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且近年来有加速与强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固然有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客观性,也与经济制度演变及经济政策有关,因此,金融资源“脱实向虚”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成机理具有差异性。但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金融资源“脱实向虚”过度,给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及企业财务绩效、生产率及市场价值等所带来的负效应都是显著的。基于此,本书通过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进行分析,探究了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条件以及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所引发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及金融强国为愿景,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形成机理,并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企业四个角度对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程度进行了测定,实证检验了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实现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目标所需要的金融资源在两部门的适度配置比例,提出了治理金融资源过度“脱实向虚”的有效路径与政策,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