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治理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各项改革最根本的是股权层面的改革,股权重构是企业经营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股权投资是实现政府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变的重要实现路径。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将资金配置到发展潜力高的行业或企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升企业竞争力。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股权重构促进治理改善。因此,股权重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调整、融资需求以及股东间的博弈等因素都会驱动企业重构股权结构,同时产生相关的会计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难点。本书基于鲜活的股权重构场景探究股权结构重构中的会计问题。
不同企业之间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构成联系,如上下游供应链等,而股权是不同企业联系的最重要方式。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在不同独立法人之间形成纽带,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企业集团,将外部交易内部化。股权投资导致被投资企业股权结构重构,打破利益相关者既有利益关系,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股权投资涉及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双方,其会计问题既与投资方自身行为有关,也与被投资企业行为有关,从而增加了会计问题的难度。股权投资成为会计准则的难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生学习的痛点。因此,本书以企业股权结构重构为背景,在具体案例场景中理解股权重构问题,为企业股权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本书是会计学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可以作为会计硕士相关课程教学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本科生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参考。案例研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会计准则等理论理解股权重构中的会计问题,突破传统会计学重视经济业务反映功能的思维模式,重点凸显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体现业财融合,如长期股权投资内容不是关注股权投资如何在会计系统中反映,而是强调如何结合具体情境,提升股权结构设计能力。又如员工持股计划(ESOP),重点并不是对给定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会计反映,而是讨论如何设计员工持股计划,以及不同设计方案对企业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提升学生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会计学相关理论解决企业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