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惠及千家万户。公共教育作为一项政府公共服务,将会对家庭微观主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后代一生的际遇与发展。然而,教育对于社会代际流动性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社会底层的后代可以通过教育获得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摆脱原有社会地位的影响;但教育也具有明显的自我实现和阶层再生产特征,因而可能成为加强代际传递、固化社会阶层的利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公共教育政策来改善社会流动性?
本书从财政教育支出面临的三个问题——规模、结构、责任分担出发,系统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社会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以期得到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政策启示:政府部门应该如何配置财政教育支出,才能更好地改善社会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基于此,本书立足于财政,在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和社会代际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基于规模、结构、责任分担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财政教育支出对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以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教育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