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仍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这就要不断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特别是, 亟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下对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研究, 分析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所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 并深化对资本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对21世纪日本学者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方面的理论研究符合这一内在要求, 其研究成果也必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 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 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 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都具有启发性意义。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众多, 至今存在着正统派 (讲座派)、劳农派、宇野派、调节学派(市民社会派) 和数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等。各个学派间博采众长, 学派间的论战又促进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繁荣与延续。各个学派间虽然观点有分歧, 但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下,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程度上推动着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批判层面上各个学派体现出诸多共性。
面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来势汹涌的席卷浪潮, 本书尝试超越学派的划分,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以日本学者在21世纪以来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超越资本主义的路径探索为轴心来展开研究。通过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思路, 对日本学者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所形成的研究体系进行总体把握。其中, 横向研究是“两个结合、两个层次、两个视角”的横向结合, 纵向研究是实现“三个超越”的纵向延伸。横纵的结合形成了在“两个结合、两个层次、两个视角” 的总体思路下实现“三个超越”。其中,“两个层次”是本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和主线, 而 “两个结合”和“两个视角”又孕育其中, 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日本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研究内容、研究体系与理论框架可以用“三个超越”(“基于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基于本土、超越本土”“基于学派、超越学派”)来概括, 充分体现出日本学者对该研究的“四对结合”的理论特征, 即传承与创新、原文与应用、论述与图示、 批判与改良的结合, 并且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比中既在纵向上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体系, 又在横向上具有诸多趋同性特征。在 “三个超越”中“基于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是研究架构的“两大层次”和“轴心”。
日本学者的现代资本主义论是以现代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以及超越资本主义的探索。他们注重在厘清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界限的基础上去探索21世纪广义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其中, 宇野三阶段理论 (原理论、阶段论和现状分析) 成为日本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理论基础和鲜明特征之一。
具体来说, 在第一层次的“基于资本主义”中, 日本学者注重对“现代资本主义所处阶段的界定”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现状的批判”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其中体现出原理论是 “源泉”、阶段论是“桥梁”, 现状分析是 “目的”。在第一个层面中, 日本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多种界定, 包括新自由主义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资本主义一元化阶段、资本主义多元化发展阶段、超大型多国籍跨国公司主导的现代资本主义阶段、 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阶段等。在第二个层面中, 日本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总体上的批判, 包括对新自由主义、现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 劳动力非正式化与金融化、减免资产者税收政策、西方经济指标体系、全球气候变暖和核能危机以及贫富差距加大等方面的批判。
在第二层次的“超越资本主义”的探究中, 可分为“现代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和“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的意义”两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中, 日本学者对向未来社会主义过渡的三个实现条件、三个必然转变、三个实现标准、四个路径探索等进行研究。在第二个层面中, 日本学者指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 积极推进平等互利的经济全球化发展, 反对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趋向; 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蔓延, 提供全新的社会主义选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示范性贡献。当然, 在“两个层次”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批判有余、超越不足”的理论畸形与缺陷。
此外, “基于本土、超越本土”“基于学派、 超越学派”是研究架构内含的“两翼”。“基于本土、超越本土”指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首先是立足于日本的现代资本主义, 在此基础上再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等进行研究。在对日本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 日本学者对日本战后资本主义的生成、发展与衰退的三阶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对日本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力问题、“失去的30年”等进行批判。在对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 日本学者对美国通过金融霸权所操控的全球化、美元的过剩与对他国货币的打击、美国国债的陷阱、美国对世界知识产权的掌控、美国左右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通过挑起贸易摩擦打击日本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批判。
“基于学派、超越学派”是指21世纪以来作为学派的宇野派和带有党派性质的正统派在保有本学派的学术特征的同时, 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体现出学术观点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宇野派和正统派愈来愈成为日本学界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两个主要力量, 进而从两条线发展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其中, 宇野派以伊藤诚、正统派以不破哲三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虽然宇野派与正统派仍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具体方法、 向未来社会的过渡方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大分歧, 但是两者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又具有诸多共性, 例如, 注重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两个层次建构和现状分析; 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不可逆转; 在某种程度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性; 重视劳动者的发展状况; 重视对资本主义给资源与环境所带来的灾难性危机的批判。
当然, 在“三个超越”体系下日本学者的相关理论也存在“现状批判有余、未来见识不足”的缺陷, 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宽与加强。对于日本学者的局限性观点, 如对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及所带来的问题的局限性认识、对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局限性认识、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苏联解体原因的局限性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及发展阶段的认识等, 在最后一部分进行了述评与商榷, 并对其理论局限性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本书第一章是对国内外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方法论创新进行总述。第二章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状的阶段及现状批判, 包括现代资本主义总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现代资本主义论、现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根源与特征分析、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经济手段批判。第三章是日本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状的阶段及现状批判,包括日本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探究、日本的新自由主义批判、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分析、日本的劳动力问题批判。第四章是现代资本主义批判方面的理论创新, 包括宇野弘藏三阶段论的探究与发展、现状分析论的拓展与创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图解、宇野派和正统派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探索。第五章是21世纪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探索, 包括21世纪世界重回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思考、现代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评价与示范作用、《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 《资本论》中的未来社会论探究。最后的第六章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包括对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体系的总结及展望、对日本学者相关研究特征的总结及定位、对日本学者的理论局限性的述评及根源剖析。
综上所述, 本书构建了日本学者研究的“三个超越”的理论体系, 展现出日本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 并对理论局限性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 其中包含: 学派和党派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研究等; 创立“两个结合、两个层次、两个视角” 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思路; 把宇野三阶段理论的“现状分析”上升为“现代资本主义论”,系统阐述了现代宇野三阶段理论及其在现代资本主义批判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对于当代数百位日本学者的相关学术著作及观点在中国学界被译介、整合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