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重大政策跟踪审计评价研究”,以及以往研究积淀基础上形成的著作,倾注了大量心血,是对作者近10年研究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经验总结与提炼。
经过大量的研究本书发现:
第一,国家治理会影响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影响原因包括: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阶段的转型决定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职责的转变;国家治理的重点决定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
第二,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实践路径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以及审计提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包括建立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组,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利用大数据设定审计客体与范围。审计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实现路径包括建立进一步现场审计确认风险点、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发现重大与重要风险、交流需报告的风险等。提供整改建议及报告的流程属于审计报告阶段内容,实现路径包括提交整改征求意见书、出具审计报告两部分。审计提升阶段包括推动容错纠错机制执行、基于整改导向的审计机关监督绩效评价。
第三,国家治理视角下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资金、项目、政策、体制机制和重大违法违纪等。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包括资金使用体系、项目建设和运营体系、政策落实体系、体制机制运行体系和重大违纪违法体系。审计机关监督绩效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包括资金使用审计规范体系、项目建设和运营审计优化体系、政策落实审计纠正体系、体制机制审计完善体系和重大违纪违法审计查处体系。
第四,浙江省域治理现代化政策跟踪审计路径要从完善制度、体制、机制着手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跟踪审计应着重检查国有企业是否违规使用项目资金及其具体金额、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招标、相关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国有企业的执行和监督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内部是否发生了重大违纪违法及审计移送事件等。
第五,在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方面,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提升;二是在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较差。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方面得出我国国有企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的结论。同时,随着审计机关审查国企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监督绩效也整体呈上升态势。
第六,通过研究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跟踪审计案例,应用所构建的国家治理视角下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国有企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即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整体上呈高质量发展,且发展愈加稳定。随着审计机关审查国企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其更能精准把握如何开展国有企业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因而其监督绩效也整体呈上升态势。
第七,国家治理视角下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经济后果包括重大政策审计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报告的作用机制,以及审计师的作用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