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学科编程通常选择Python语言。Python有着易写、易懂、跨平台、用户群体大、线上资源丰富等优势。尽管如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仍时常感到“专业不对口”:面对浩瀚的英文技术文档、大量的Python第三方文库,到底哪些才是我应该看的?为了处理当前最亟须的数据分析任务,我首先应该学会哪些Python技巧?
面对这些问题,本书应运而生。
本书以Python语言为工具,面向经济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写作,靶向聚焦经济学专业的编程知识需求,以实际案例驱动编程技巧学习,以编程语言学习促进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
本书涵盖多个常用和进阶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由浅入深地阐述这些方法在Python语言中的编程实现。本书假设的阅读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并系统掌握数据分析“必备的”编程知识,可以为未来从事数据分析工作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本书内容与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计量经济学具有数学化程度高的特点,学生在初始学习阶段往往感觉难度较大。本书旨在利用Python编程语言严谨化、可视化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公式符号转化为具体代码,当学生通过编写一行行代码实现某个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也就对公式背后的原理产生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当前国内外一流经济学院系的主流教学趋势。
在讲解不同计量经济学方法时,我们展示多种编程实现途径。比如,如何写出便于Python编程的模型表达式、如何手动编写代码实现、如何利用现有的Python模块实现、如何跨平台与Stata交互实现。
同时,本书提倡实际数据分析应结合使用不同编程语言或软件。Python被誉为“胶水”语言,意味着它可以与Stata、R、Matlab等软件实现交互。书中,我们通过实例演示Python与Stata如何进行“无缝衔接”。比如,我们可以用Python中更为丰富、高效的矩阵计算、概率统计公式编写出一个创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而对于有些在Stata中更容易实现的操作,我们可以将此交给Stata来完成。当Stata与Python互相配合能迅速实现时,对于经济学数据分析,也能提升效率,相得益彰,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学学者常用的方式。
此外,不同编程方法在计算效率、精度上会有显著差异,即使一些微小差异也会决定一个运算结果到底可不可行、可不可信。数值计算方法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科人士经常容易忽视的。本书对此着重强调,通过不时穿插讲解一些编程中的数值计算“窍门”,引导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掌握在编程中兼顾数值计算的效率和精度。
本书采用双语编写,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讲解。中文讲解主要通过三种形式:第一,针对计量经济学编程中的知识点、难点,本书配以中文“Python技巧小贴士”进行专项讲解,提高读者的理解深度。第二,本书采用较多中文旁注对模型、算法、术语等进行诠释。第三,我们在代码中采用中文注释,以便于读者更好理解每一段代码的编写目的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