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决议中给予高度评价称“中国珠算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是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日益成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成为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
如何让中国珠算作为另一种知识体系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一是要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获得科学思想指引。积极建立珠算非遗保护常态化机制,深化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大力培养珠算非遗传承人队伍,不断促进中国珠算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在深入挖掘中增强发展动力。努力推广珠心算的科学性,不断发挥珠心算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显著作用,坚持把珠心算纳入国民基础教育的总目标不动摇。三是要在交流互鉴中作出新贡献。努力加强国际(地区)间交流,加快构建中国珠算话语和叙事体系,打造一张“中国珠算,世界共享”的靓丽文化名片,极大提升中国珠算的世界影响力。
《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2)》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刘建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作序并担任顾问,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常务副会长程北平担任编委会主任,围绕2021—2022年珠心算事业发展主线,聚焦珠心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珠算文化传承传播和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重点概括和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珠算珠心算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23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再次将《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2)》列入年度智库丛书系列,这是财科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推动科研内容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是贯彻落实“两个结合”重要思想的新举措,是推动中国珠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篇章。